我的網誌清單

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

【從餿水油到一壺奶茶的故事】-台灣人的貪小便宜?


 隨著新聞報導餿水油的事件爆發後,食物安全的問題越演越烈,有些人指責提供餿水油的強冠公司沒有良心,有些人則認為這是食品商家貪小便宜,購買價格低廉且不合格的油品所致,然而在後續的報導,卻發現頂新公司所出產的油品,不但通過食品GMP的認證,且比起其他公司出產的食用油價格還貴。
再者,昨日在逛facebook時,看到了一則有趣的新聞【佩甄買700元奶茶喊貴 相思李舍老闆:難道台灣人只配用便宜貨?】,其中,該名咖啡店老闆不滿的說:「台灣人只肯貪便宜,不肯花錢買好貨。」看完了內文,並看了底下網友們的討論,我不禁思考,難道,台灣人真的是貪小便宜,不識好貨嗎?又或者,這其中隱含著甚麼令人不為人知的事情,讓我們繼續看下去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廢話到此,我是分隔線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首先,針對網友的回文,大至上分成三種,第一種人我稱為是「有品味的人」,此類型的人,認為一分錢一分貨,想要獲得好的品質,就必須要付出同等的代價,針對此篇文章來說,「有品味的人」大抵的立場是站在咖啡店老闆,認為這是尊重專業的表現,另一種人,我稱之為「精打細算的人」,他們普遍認為,一壺奶茶要700元,對於一般的民眾來說,實在是負擔不起,只有「有品味的人」才能喝得起,因此,「精打細算的人」主要的立場是站在藝人,認為與其喝一杯700元的奶茶,還不如喝價格較為便宜,且品質不算太差的飲品取代。最後一種人,我稱為「做自己,好自在(非打廣告)的人」,也就是說,無論價格與品質是否有關連,最重要的是自己喝了能夠接受,無論是品質或價格方面即可。

為什麼同樣一杯700元的奶茶,有的人會覺得正常,有的人卻會認為是在「坑人」呢?我想這絕對不是像有的人覺得衣服是稿紙,或是綠豆糕那麼簡單。

這邊我想用社會心理學(以下簡稱社心)裡提到的「說服技巧(態度改變)」來解釋這個現象。

在社心裡提到有關說服(或稱為態度)的概念,最常被人提到的無非是「中央途徑(路徑)」與周邊途徑(路徑)」這兩個雙胞胎了。

中央路徑指的是

個人具有高度的動機和能力時,個人會考慮和推敲勸說情況中的各個方面,並對論點的強度與質量進行深度分析,以決定是否改變對事物的態度。(解釋取自wiki)

也就是說,若今天一名網友決定對此篇新聞採取中央路徑,則他會仔細的將內文看完後,針對內文所描述的老闆花費之成本、店內的裝潢、茶葉的品質與牛奶熬煮過程等細節仔細分析。加上他本身對於「喝茶」的基模,來決定它是一名「有品味的人」抑或是「精打細算的人」

那如果今天網友選擇使用周邊路徑呢?

周邊路徑指的是

個人之動機與能力相對較弱時,個人會滿足於當前的認知,不願耗費更多精力對信息加以分析,更容易被表觀特徵(如說客的可信度與專業程度)所說服。(再次感謝wiki解釋)

所以,我們可以預期,使用了周邊路徑的網友,可能因為某些原因,對於此篇新聞的內文不敢興趣,或是沒有加以詳讀,單以本文的標題或是內文幾行字的描述,加上他平常對於「喝茶」的認知基模去評斷此篇新聞。因此,他們有極高的可能會成為「精打細算的人」或者是「做自己,好自在(再次強調非廣告)的人」。

當然,這樣的分析只能算是大略性的推敲與假設,畢竟,決定一個人態度的因素太多,像是包括人們喜好喝茶的程度、對於茶的認識、己身的涉入程度,都有可能會影響到最後的態度改變。
不過以此邊文章來說,其實最大、也最多的爭議點在於「店家並沒有菜單,也無標示品項之定價」,有些人覺得需要,有些人則覺得不必,這,又是另一個故事的開始了...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