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網誌清單

2014年10月18日 星期六

【路見不平,就來考試】從機車駕駛考試看台灣制度

吃飽的午後,最適合來看看facebook的動態,幫助消化(誤),正當我看著頁面上充斥著不少學弟妹們在假日遊玩的動態,忽然看到咚咚學姊轉貼的一則新聞--【未來機車考照過S型、碎石路及水坑 網友:障礙賽啊!】。
內文大致上是政府針對近年來機車的交通事故頻繁,想要研擬一套考試辦法,不外乎就是內文提到的,提高原本考試的難度,例如:增設S型彎道、碎石子路、水坑等各式各樣的崎嶇地形,希望透過考試測驗出能應付各式艱難地形的「優良駕駛」,以降低台灣機車交通事故的發生率。
當然,對於修過三次心理實驗法的我而言,秉持著對凡事看似合理的說法抱持著懷疑的態度,早已內化到我血液哩,因此,對於這樣的說法是很難說服我的,壓根說,根本沒辦法說服我,怎麼說呢?
以下是我的一些看法,可能不盡然正確,也歡迎大家針對我的想法提出不一樣的看法。

第一,根據新聞內文的敘述,不管是否為官方提出,抑或是新聞自行解讀的結果,其實已經隱含了「因果關係」的推論,「台灣近年來交通事故頻繁,乃是因為駕駛人在真實情況下無法面對特殊的道路環境,以至於我們需要在考試中增設這些項目,幫助駕駛人提升其在真實情況的應變能力。」我並不曉得,官方是如何蒐集這些資料,佐證這樣的說法,只是在經歷了多年的心實訓練後的我認為,儘管搜查了歷年交通失事的資料,我們僅能就失事的主因與案件間判斷出兩者的相關性,至於有沒有強烈的因果關係,我想唯有在排除與控制所有可能的肇事因子,並只保留惡劣地形這項可能引起交通事故的原因,才有辦法做出如官方這樣的推論,否則,這也只是流於遐想的過度推論罷了。

第二,令人匪夷所思的一點是,既然官方能夠很明確地指出,惡劣的交通地形是造成駕駛失事的主因,那麼為何不從「改善交通環境」著手,反而要求駕駛人必須要具備「適應惡劣駕駛環境」的應變能力呢?畢竟,凡是若不從根源改正,只是去要求盤枝末節的病灶,是無法真的的解結問題的,就這點來看,政府這種凡事「治標不治本」的處理態度來看,也難怪現在的人民對於政府的所為往往怨聲載道。

最後,底下的網友也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論點,那就是台灣「三寶」的問題,才是台灣交通失事的成因,而非惡劣的地形,所謂的「三寶」指的是「女人、老人、小屁孩」這三個駕駛族群,但這樣的說法我認為有失偏頗,且帶有歧視意味,在此,我將三寶解讀成「不遵守駕駛規則的人」,每個國家,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「三寶」存在,然而,三寶真的是我們台灣機車駕駛失事的原因嗎?這點,我認為就跟第一點的問題一樣,兩者可能存在著高度的相關,而非因果關係,而釐清這樣的關係,是非常重要的。

題外話,為何我要一直強調因果關係與相關兩者不同的重要性,就以上面的例子而言,如果三寶與交通失事呈現因果關係的話,我們可以很明確地說「台灣之所以會有交通的問題存在,就是因為有三寶的關係。」那麼我們也就可以說,如果今天將三寶這項成因拿掉,例如:凡事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都不能再駕駛機車,可以預期的結果是,台灣將不會有交通問題的結果,然而真的是這樣嗎?如果我們限制了所有曾經違反交通規則的人不再駕駛交通工具,真的就不會有交通事件了嗎?再者,有些人可能會說,犯錯一次就終生無法駕駛交通工具的作法,可能有失「比例原則」。

因此,分清楚相關與因果關係的重要,除了能幫助我們了解一個問題的所有可能原因(混淆變相)以外,在訂定制度的依據上,也有很大的幫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